泽尼特和徕卡联合宣布Zenit M 数码相机(基于Leica M Type 240,软硬件有些改动) 和Zenitar 35 mm f/1.0 镜头,此镜头设计和制造都在俄罗斯. 套机价格在4000-5000欧元,约3.2-4万人民币
via:dpreview
出处链接:相机入魔 http://xjrumo.com/2018/09/27/zenit-m/
泽尼特和徕卡联合宣布Zenit M 数码相机(基于Leica M Type 240,软硬件有些改动) 和Zenitar 35 mm f/1.0 镜头,此镜头设计和制造都在俄罗斯. 套机价格在4000-5000欧元,约3.2-4万人民币
via:dpreview
2018 年 09 月 27 日 at 上午 9:25
这个好 这个好 还是磁吸是的电池盖
2018 年 09 月 27 日 at 上午 10:46
还不如爱普生
2018 年 09 月 27 日 at 下午 12:33
您来晚了
2018 年 09 月 27 日 at 下午 1:04
搞不懂这群欧洲佬,怎么那么偏爱手动镜头?
如果是超广角或是微距,采用手动对焦的形式很正常,但35/1.0是一个典型的扫街头啊!
2018 年 09 月 27 日 at 下午 1:49
亚洲人也喜欢手动头啊,老年人喜欢自动对焦
2018 年 09 月 27 日 at 下午 3:42
别瞎鸡巴扣帽子,手动是玩具,自动是玩具+工具。
2018 年 09 月 27 日 at 下午 5:23
请问永远没有自动对焦,带LDS系统的100万一小套的Zeiss master prime是工具还是玩具?
你以为拍个会议婚庆就可以说自己是摄影师了?
2018 年 09 月 28 日 at 上午 1:53
拍婚庆就是工具,买来玩的就是玩具,你个低能佳粉智商逻辑都有问题,少接触佳能和佳粉保平安。
2018 年 09 月 28 日 at 上午 1:58
佳粉装逼不成脸遭殃,Zeiss master prime是一类镜头有可比性?你见过自动对焦专业电影头?你用电影头来拍照?有没有人告诉我佳粉为何如此智障?😂
2018 年 09 月 28 日 at 上午 1:58
是!佳!狗!
2018 年 09 月 28 日 at 上午 3:17
佳能全幅掉出前十 シュッピン株式会社公布Map Camera专卖店“2018年新数码相机和二手数码相机销售排行榜
数码相机新品销售月度排名:
第一名:索尼 A7III
第二名:富士 X100 F
第三名:富士 X-T2
第四名:尼康 D850
第五名:尼康 D500
第六名:索尼 A7R III
第七名:佳能EOS Kiss X9
第八名:松下LUMIX G9 PRO
第九名:富士 X-H1
第十名:奥林巴斯OM-D E-M5 Mark II
佳狗为什么上蹿下跳的原因在此。
2018 年 09 月 28 日 at 上午 3:45
支那国的索狗莫名痛恨佳能,谁也不知道为什么
2018 年 09 月 28 日 at 上午 4:31
因为佳狗招人骂,骂的是佳狗,佳狗就爱偷换概念,很贱。
2018 年 09 月 28 日 at 上午 4:33
电影镜头??偷换概念确是丧佳狗拿手好戏。佳狗真为佳能丢脸。
2018 年 09 月 28 日 at 下午 8:39
呵呵,请问手动对焦的 apo Summicron 50mm
是电影镜头还是照相镜头啊?
傻逼索狗手上没活儿瞎逼抬杠,你让zeiss把手动头全停产了吧
这些镜头都不是给你们这群傻逼用的
滚回去拍会议婚庆吧
2018 年 09 月 27 日 at 下午 4:17
体力不行的人特别喜欢自动头
2018 年 09 月 28 日 at 上午 1:53
你是非主流还是杀马特?
2018 年 09 月 27 日 at 下午 2:07
喜大普奔 终于不是别人贴牌给徕卡做相机 而是徕卡贴牌给别人做相机了
2018 年 09 月 27 日 at 下午 2:27
数字化时代徕卡m的设计者是耶拿光学,这家从前叫卡尔蔡司耶拿,也就是东蔡。泽尼特是kmz的品牌(隶属于俄国军火巨头rostec下属谢瓦贝集团),kmZ也叫红山光机厂,当年苏联占领耶拿后,搬走了大量物资,主要流向kmz,基辅兵工厂,lomo三大厂。东德成立后在这样的局面还重新恢复了蔡司总厂(耶拿),改名veb carl zeiss jena(民众所有卡尔蔡司耶拿)。介于这层关系,苏联和蔡司有非常大的历史渊源。也凭这层关系基辅兵工厂如今都在代工蔡司的电影头(在蔡司光学产品中属于中高阶系列)。kmz在胶片机时代里就有蔡司伊康和康泰时的换标版(把耶拿和德累斯顿的工人,图纸,原料都装回苏联在组织生产)。
2018 年 09 月 27 日 at 下午 2:52
学习了
2018 年 09 月 27 日 at 下午 3:46
所以他们能合作一点都不奇怪。如今徕卡相机公司某种程度在仰仗从前的东蔡(耶拿光学)。耶拿光学是全球激光领域大拿,光刻机euv光源一大块专业实际和这家有关。
如今asml商用光刻机(也叫商用半导体曝光设备),有三家光源厂生产,一家是美国的cymer,如今已经成为asml旗下子公司,两家日本公司,其中一家已经退出,市面上还剩gigaphoton。这两家日本公司说白了也只是搬运工。最关键的技术实际上在两家公司手里,一家叫德国极致技术,另一家叫荷兰飞利浦euv。euv是日本人提出的概念,不过实际应用日本人却非常滞后。东蔡在两德合并伴随蔡司整合被改组为耶拿光学,同另一家德国激光巨头lambda physitek(被美国激光巨擎相干收购)合资成了极致技术。飞利浦euv就是asml的前东家之一的荷兰埃因霍温皇家飞利浦的euv部门和德国弗朗恩霍夫应用技术促进协会(欧洲最大的应用科学研究机构,由德国为主体)合资的飞利浦euv。这两家公司在日后经营中都被同一家日本公司控股,这家叫牛尾电机ushio。牛尾将二者整合为极致技术。因为牛尾和小松(也就是那个搞叉车的)合资有gigaphoton,所以日本就变成了两家(完成ip转移)。之后演变为ushio退出gigaphoton,并且卖掉了极致技术。而买家恰恰就是asml,asml先收购了cymer,又接盘了极致技术,如今和gigaphoton瓜分euv光源市场。
2018 年 09 月 27 日 at 下午 5:45
你是不是忘记了斯图加特的Carl Zeiss了?
两德统一以后,Pentacon集团的业务和资产被切割,被Schneider、Zeiss等几家公司接受。
zeiss又搬回了Jena
但是zeiss给Leica设计M240就扯了,Leica的M机跟Jena没有关系
东德Zeiss在统一前就并入pentacon了,七十年代开始,由于没有优秀的光学设计再加上产品质量过差,东德的光学一直是落后的。
战后德国专利作废,jena在苏占区,光学设计图连同设备和原料都被运到苏联
一起过去的还有一批zeiss的低阶管理层以及部分技术工人,到了苏联负责培训工人
苏联的Jupiter镜头系列就是zeiss的光学copy,一直生产到至今(换Zenit生产)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光学工业有了长足的发展
LOMO至今还在生产电影镜头,但已经是90年代后期的光学和机械设计了,并且跟德国的几家光学公司有业务往来(主要是代工)
有很多德国品牌的大光圈电影镜头跟变形宽银幕镜头都跟LOMO有关系,向LOMO订购了某些光学镜片
早期有个OPTEX 很多镜头也是LOMO贴牌生产的。
但是LOMO代工Zeiss就是扯蛋了
请问代工的是UP 还是MP 或者是MA?
中国的云光给安琴烧玻璃,所以现在大几十万的安琴镜头时中国镜头了?显然不是!
2018 年 09 月 27 日 at 下午 7:03
耶拿光学jenoptik,从前的东蔡,现在已经独立出蔡司体系了,不再属于蔡司基金会(蔡司的控股者)。东蔡是89年并入潘太康集团,一年后,两德开始合并,蔡司重组,只要了东蔡,并改组为耶拿光学,其他大部分打包给了施耐德,施耐德只留下潘太康的工业镜头,其他大部分打包给三星。之后dasa坐上了耶拿光学的大股东,实际上此时耶拿光学已经不再受蔡司基金会管辖,之后正式独立出来。给蔡司代工电影头的叫基辅兵工厂,也就是穷人哈苏-基辅88的生产商,不是圣彼得堡的lomo(列宁格勒光机厂)。你把二者搞混了。
2018 年 09 月 27 日 at 下午 9:06
Zeiss从俄国采购部分光学玻璃比较有可能,代工完全不可能
Zeiss的电影镜头从研磨到装配都是在德国完成的,它自己有生产线。
目前整个俄国有能力设计、加工、装配电影镜头的只有LOMO厂。LOMO的 Luma Tech 系列的 性能只比Zeiss的Super speed MKIII强一些,甚至赶不上Zeiss UP。
苏联时期,krasnogorsk确实生产过电影摄影机和镜头,但都是16MM的,而且是民用摄影机,最著名的就是K1、K2、K3系列。真正苏联的电影工业还是用LOMO的光学镜头,并且那个时期的电影制片厂都是有设备进口指标的,LOMO厂对ZEISS镜头的仿制也是在90年代中期完成的。
Zeiss 的定焦电影镜头只有UP MP跟MA,
CP系列虽然是德国装配的,但是镜片是确善能做的
最新款VistaVison目前应该还是zeiss自产
如果代工,只可能是找日本人做
俄罗斯光学虽然比苏联时期有很大进步,但是跟德国和日本比还是差了非常多,保守看至少有两三个代差。
Hawk有个别系列的光学玻璃跟LOMO有合作,俄国光学代工德国光学不现实
俄国的光学材料跟研磨到现在都不太过关,做不出变焦镜头,苏联时代的十倍变焦收到5.6都不太能用,清晰度首先不过关,色散就更不行了。光学这种古典工业不是用树脂铸模就能赶上来的。
俄国人要是真厉害,安琴早就凉了
你说的jenaoptik可能在M数字机的旁轴光路设计上有参与或者是优化,其它部分是不可能的
整个M数字系列都算不上是重新设计,你拆开看看就知道了,毕竟机械结构就那样,只是换了个纵走电磁快门而已。
2018 年 09 月 28 日 at 上午 6:56
俄国最顶尖的光学技术比德国和日本都要强不少。至今还在给欧空局供应特种光学玻璃做的镜头。苏联人发明了磁流变抛光技术,苏联解体后,发明者的乌克兰人被美国人收编,之前和瑞士合作也在苏联解体后外泄,这项技术才得以扩展开来。基辅不在俄国,也在乌克兰。苏联是分工的。苏联激光最好的在立陶宛的维尔纽斯。
苏联和美国都是一个思路,民用的够用就好,军用这类则是力求顶尖。就好比美国顶尖民用镜头非常少,但是却能做出哈勃望远镜镜头这类尖端货。
2018 年 09 月 27 日 at 下午 9:14
最新款VistaVison目前应该还是zeiss自产
打漏了了几个字:
最新款VistaVison格式的supreme目前应该还是zeiss自产,毕竟到2020年才能完整推出全系列镜头。
2018 年 09 月 28 日 at 下午 9:23
我没把LOMO跟Krasnogorsk搞混,现在不在一个国家,但苏联时期两个单位都有生产同一型号的产品。翻版Zeiss光学业务主要是路特卡利诺厂在做,但设计部门还是在列宁格勒,很多同结构的光学镜头有两种厂标,不同时期的工艺也有所不同。
其实磁变抛算不得苏联人发明的,就像苏联的翻版协和虽然比法国早试飞,但技术却是是从法国偷来的。
google上乌克兰人写的KMZ厂的黑历史一大堆,战前就是靠未成年奴工翻版Leica起家的,整个苏联的技术都是抄来抄去,真不算是什么“自主研发”的
美国的光学业务主要是外包,哈勃整个就是个外包工程,批预算是国家意志,但生产就不是了,不存在所谓的“光学会战”。
论加工能力,加拿大基本上算得第一,但因为人工太高,慢慢不行了
日本是后起之秀,德法是传统光学强国。
苏联时期光学技术主要还是靠东德输入,一方面是旧德国光学技术人员主要在东德,另一方面是因为东德离西方更近。pentacon集团算得上是整个华约体系中工业能力最强的了。
当代全球商用摄影镜头最顶尖三家其中两家还是美国的品牌:Panavision、Cooke,剩下就是Zeiss,工业镜头的业务基本被欧洲品牌垄断,不是技术问题,只是传统因素。
中国在80年代搞过光学会战,量产困难的玻璃还是从肖特买的,一方面有政治因素,另一方面也跟质量有关系的。LOMO跟KMZ的网站上都有产品册跟简史介绍,以前买苏俄镜头的时候看过不少次,从研磨到装配都很差,一方面是因为设计陈旧,另一方面是因为加工公差太大,工人素质问题。
欧美的消费类产品下放到亚洲国家生产是产业转移的问题,核心技术还是在欧美,毕竟顶尖大学不在亚洲,日本追了几十年还在路上。所以看起来欧美的消费类产品好像很差,其实只是产业转移了而已。
从没听过学光学要去乌克兰或者俄罗斯的吧。苏联直到解体前都不能量产研磨非球面镜片。现在乌克兰跟中国一样,主要是做原材料和初级加工。
2018 年 09 月 28 日 at 下午 9:30
磁变抛加拿大很早就在做了,panavision的镜头基本都是加拿大给它做的。
Zeiss新出那只816远心变焦找不到第二家公司能量产。这些都是技术代差,苏俄的光学技术真的差了很多,不管是俄罗斯还是乌克兰。
2018 年 09 月 27 日 at 下午 2:09
出个50/2套机吧,想要
2018 年 09 月 27 日 at 下午 3:22
配个35 2.8饼干头吧,2万我要了
2018 年 09 月 27 日 at 下午 5:32
机身字体还是徕卡的方字体。镜头又另一种字体,很不协调。
2018 年 09 月 28 日 at 上午 7:39
单机身一万左右我会买个玩玩,和手上的m10组成高低配
2018 年 09 月 28 日 at 上午 8:53
好稀罕在这里看到这么有质量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