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的新款中畫幅,來看看國外的同僚怎麼說。
編輯們喜歡的:
·無可挑剔的分辨率和畫質
·防抖讓用戶更容易發揮出一億像素的威力
·原生的GF鏡頭能夠滿足高像素傳感器的需求
·以中畫幅的標準來看,對焦速度和準確性都可圈可點
·視頻規格和實際畫質都非常出色
·取景器分辨率極高,且兼容現有的翻折附件
·兩塊電池帶來了中畫幅領域裡面不錯的續航
·可以通過USB接口邊沖邊拍
編輯們不喜歡的:
·各個撥輪和按鍵感覺比較廉價,配不上這樣的售價
·在整個民用相機領域裡面對焦並不算好,許許多多的小畫幅機型都比GFX100做得好
·豎拍手柄設計不佳,中看不中用,細且滑
·豎拍的按鍵布局和常規狀態差距較大
·片上式相位對焦點會為照片上帶來難看的色帶,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機器自身的動態範圍
·撥輪人機工學設計不佳,比較難找出適合自己的功能設置
如果光說成像質量的話,GFX 100應該是我們測過相機裡面最為出色的(傳感器更大的1.5億像素的同僚理論應該更強)。新的背照式傳感器技術和更高的像素數讓GFX100和小底的高像素機型拉開了差距,找不到更加經濟實惠的方法得到此等畫質了。除此之外,機身防抖、自動對焦性能和精心設計得交互界面也讓它和別的中畫幅競品區別開來(更加靈活和易用)。
GFX 100和之前5000萬像素的前輩相比尺寸更大,部分原因是這次包含了一體式的豎拍手柄。豎拍手柄本身設計讓人失望,更像是一個應急用的,機身本身更多還是為橫向的風光拍攝設計的。豎拍手柄也帶來了第二快電池的空間,這讓GFX 100得以“走出工作室”去看看外面的風景。
在大尺寸傳感器數碼相機的世界裡,GFX 100有着比較好的適應性,但這並不意味着它可以勝任婚禮活動、體育運動拍攝的工作。不過,在你熟悉這台相機之後,你會發現GFX 100能夠勝任一定的攝像工作,一定程度減少了對第二台攝像機的需求,這在一定程度上擴展了它的工作領域。
操控方面,GFX 100的表現有好有壞。它的交互界面來自大批量銷售的民用相機,因此在易用性和人性化方面是別的競品所不能比擬的。但是呢,機頂的雙功能轉盤又給人十分廉價的感覺,而且在GFX 100很難簡易控制曝光。自動對焦也是差不多的情況,和同尺寸傳感器的競品相比表現出色,但是又比不上頂級的全畫幅機型。在大多素的情況下,GFX 100都能夠拍出你想要的鏡頭。1億像素的細節非同小可,你會發現對焦本身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GF鏡頭也給我們留下的深刻的印象,富士之前曾說過自家的無反中畫幅鏡頭群在設計之初就考慮過一億像素,現在看來富士所言非虛。GF鏡頭雖然不像高端全畫幅鏡頭那樣指哪兒打哪兒,但在大多數的時候都能夠跟上GFX 100對焦系統的節奏,同時讓競品的對焦看着像是兒戲。
是否需要一億像素也許是你在購買GFX 100之前首先需要考慮的問題,但如果你確定你需要的話,很少有相機能夠提供此等畫質。
對比競品
富士GFX 50:目前在售44 × 33mm傳感器機型裡面最出色的,沒有之一。但是它在每方面幾乎都落後於GFX 100,後者的電池續航、對焦表現、畫質表現全面優於GFX 50,而且還有機身防抖,視頻方面也是GFX 100更厲害。
飛思IQ4 150MP:圍繞這塊1.5億像素傳感器構建的中畫幅相機系統,基本就是GFX 100這塊的放大版。可以遇見飛思更好的分辨率、動態範圍、色彩過度。但是在整體操作響應、自動對焦速度、對電腦的依賴性,飛思都是不如富士的。如果不是極端的畫質追求,富士在各個方面的表現都要更好一些。
松下Lumix DC-S1R:雖然我們已經提過了:GFX 100在畫質上明顯優於全畫幅高像素機,但是松下S1R仍然值得考慮。松下在相對小巧的機身裡面實現了一億像素,且沒有片上式相位對焦點帶來的負面影響,但松下要想拍出一億像素以上的高畫質,限制較大:需要用到三腳架,僅能拍攝靜態主體,電子快門也限制了閃光燈的使用。GFX 100使用條件更為寬鬆,但是價格也更為昂貴。
結論:GFX 100是一個高度專業化的工具,富士也想盡了一切辦法,讓它儘可能的全能和強大。他有着非常出色的畫質,素質優秀的鏡頭和機身穩定系統(可以讓它不用一直“宅”在影棚)。它並沒有現在的高分辨率全畫幅那樣全能,但是他能做到只有一億像素才能做到的事情。
適合群體:需要一億像素,不想一直“宅”在影棚
不適合群體:更加看重分辨率以外的指標,不追求極端的畫質
Via DPReview
出處鏈接:相機入魔 http://xjrumo.com/2019/08/09/fujifilm-gfx-100-dpreview-review-conclusion/?variant=zh-hant
2019 年 08 月 10 日 at 上午 11:21
富士應該找松下,dfd是未來對焦技術最理想的路線。
2019 年 08 月 13 日 at 上午 3:45
DFD的前提是傳感器本身速度夠快,全像素輸出的速度肯定是底越大越難提高
2019 年 08 月 16 日 at 下午 4:47
刷一波製程什麼問題都解決了
2019 年 08 月 10 日 at 下午 12:40
1億像素真的沒什麼意義,A7R4的6100W是最合適的,而且鏡頭的等效光圈還更大
2019 年 08 月 10 日 at 下午 4:36
傻孩子,那不叫等效光圈,是等效景深,等效景深更淺。
都用T1.4的鏡頭通光量和曝光指數是相同的,cmos大小隻關係到圖片放大倍率而已
索尼的節能cmos bug嚴重,畫質最差,怎麼拍都是白搭
2019 年 08 月 10 日 at 下午 4:45
“片上式相位對焦點會為照片上帶來難看的色帶”
盲說大實話………😡
2019 年 08 月 10 日 at 下午 5:27
比起基於BSI結構的索尼背照/堆棧cmos的先天嚴重串擾對畫面帶來的負面影響,片上相位式對焦點對畫面帶來的負面影響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看看索尼的BSI cmos滿屏亂飛的高反差偽像吧,簡直沒眼看了,整個藍通道一刀切掉,屎一樣的畫質
2019 年 08 月 11 日 at 上午 3:13
沒用佳能的傳感器,差評,佳能的先進傳感器技術結合超頻後的高能耗cmos,才是未來趨勢
2019 年 08 月 13 日 at 下午 3:10
超頻以後的畫質也是吊打Sony啊
索尼超頻一個試試看?破BSI怕是不行吧,電壓高點兒就得掛了
2019 年 08 月 11 日 at 上午 10:08
不採用佳能cmos,富士有眼無珠
2019 年 08 月 11 日 at 下午 12:38
富士已經改邪歸正了,人家用腳投票去跟三星合作了。
雖然三星比canon的cmos更好一些,但還是希望canon和nikon攜手做好20nm的光刻機,刷一波製程爭口氣!
2019 年 08 月 13 日 at 上午 10:35
現在都仰仗asml。這塊日本人是刷不出來了。
2019 年 08 月 13 日 at 下午 3:07
7nm這十幾年是沒戲,但nikon現在能做45nm,成本也低,關鍵成品率上不去。
45nm過關了,20nm也快了